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四章 颁奖前后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奖才证明,我拍的不是情色片,而是一部好的电影。

    颁奖礼结束了,但是影响确实很大,当然欧洲的报纸除了对最后大奖的评价外,对整个电影节也有很多的意见。威尼斯电影节已经不是第一次向好莱坞送秋波了。本届威尼斯电影节开幕之初,电影节主席马可·穆勒就因为选了太多好莱坞片进入竞赛单元,引发意大利媒体的好一番指责。去年,本·阿弗莱克的一尊影帝奖杯招致不少嘘声,今年,当评委在台上报出“布拉德·皮特”这个名字时,在新闻中心收看颁奖仪式现场直播的记者中不但无人鼓掌,反而嘘声四起,有人觉得这个结果匪夷所思,有人直接表示不满。不过,凯特·布兰切特当之无愧“影后”,布赖恩·德帕尔马独辟蹊径踏实换来的最佳导演奖也不容置疑,每逢威尼斯电影节,好莱坞便收敛起锋芒,变得严肃起来。《通天塔》组合”分封帝后

    章易某:皮特有他独特的地方

    在影后的归属上,凯特·布兰切特的表现几乎得到了记者和影评人的一致认可。《我不在场》的导演托德·海因斯也对布兰切特赞不绝口,称她将一次“杂技”式的选角冒险变成了明智的决定。然而,她的“封后”搭配上皮特的“称帝”,总让人免不了联想起去年两人在《通天塔》中的搭档演出。许多记者都在私下里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作为评委之一的阿莱杭德罗·冈萨雷斯·伊纳利度(《通天塔》的导演)究竟在暗中使了多少劲?

    这样的问题无法直接提上台面,尽管大多数记者和影评人从未将皮特列入影帝候选人名单―――汤米·李·琼斯,乃至《12怒汉》中的全体演员同时封帝,都不会引发任何异议,但评委会却做出了一个看起来很奇怪的决定。

    在颁奖仪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直接将矛头指向布拉德·皮特的“封帝”,“在座几乎所有的记者都不赞同评委会对影帝的选择,请问章易某主席对此作何解释?”这个提问引发了全场记者起哄式的拍手叫好。对此,章易某的解释显得苍白而无力:“我们七个评委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评不出一个令大家都满意的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评判标准,我们都觉得皮特有他独特的地方,他在这个片子里很努力地挑战了自己以往的形象,且深入了这个角色的内心。我们觉得他有出色的地方。”最佳导演奖得主更爱“外语片”德帕尔马:大多数好电影都跟美国无关

    从七位导演组成的评委会手中接过最佳导演奖的奖杯,获奖者心里想必有百般滋味。布赖恩·德帕尔马在发布会上首先向几位“同行”致谢:“导演们好!其实我更乐意坐在评委席上为你们颁奖。”德帕尔马的《断章取义》算得上本届威尼斯电影节上最“反传统”的参赛片,在更喜欢制造话题的柏林电影节和戛纳电影节上,也许此片会更受重视。然而,德帕尔马选择了威尼斯。

    当一位好莱坞商业导演认认真真地另辟蹊径寻觅突破时,也许只有他本人才最能体会这种选择背后的艰难。即使威尼斯不会将最高荣誉授予一部如此异类的作品,或者说,也许这部电影除了足够的“话题性”外其实并不完美,但七位导演一定不会亏待这样一位“勇敢”的同行。

    而在威尼斯电影节拼着命向好莱坞电影人送奖的同时,在好莱坞摸爬滚打的德帕尔马却表达了对好莱坞以外的欧洲乃至世界电影的敬意,“大多数真正好的电影都不出自美国,但很可惜,美国观众都看不到―――谁会花钱去电影院看字幕版的电影呢?”德帕尔马的一番话,赢得了台下记者热情的掌声。评委会特别奖下“双黄蛋”答案都在电影的迷阵中爬行

    由章易某领军的本届威尼斯电影节竞赛单元评审团开了一个先河―――分量仅次于金狮奖的评委会特别奖居然史无前例地出现了“双胞胎”。不出意料,章易某解释说评委会对几部优秀影片难以取舍。

    但是李大卫想告诉欧洲人的是,双黄蛋在中国已经是非常正常的事情,金鸡百花每年都会有很多双黄蛋,或者三黄蛋。不要少见多怪。

    突尼斯裔法国导演阿巴德拉提夫·克契奇执导的电影《粮食的秘密》放映后一直最受当地影评人和媒体推崇,是最被看好的金狮奖大热门之一。当评委、法国女导演凯瑟琳·布雷亚上台念出《粮食的秘密》的片名时,台下响起的除了掌声,还有一些窃窃私语和叹息声。克契奇上台领奖时,布雷亚亲切地用法语旁若无人地当着意大利观众的面与之攀谈,一副“老乡见老乡”的热络。有了“老乡”的安抚,克契奇也仿佛受到鼓舞般在台上足足用法语发言近10分钟。这些细节,不难让人想象评委会讨论奖项归属时布雷亚曾多么势单力薄但意志坚定地力挺《粮食的秘密》。

    《我不在场》的导演托德·海因斯出现在发布会上时,现场的气氛突然活跃起来。海因斯神采飞扬地表示兴奋之余,更含沙射影地吐起苦水,“这部电影真是全靠几位演员不计代价的热情投入才得以拍出来的。影片带有大量的实验和冒险元素,从筹拍到首映的整个过程中随时‘危机四伏’,我们几乎是拼了命才撑到现在。而且这部电影失败的概率太高了。但结果我们度过了这么多难关,首映后的反响居然如此好……”

    之后,发布会迅速转换了议题,未等手捧奖杯的导演海因斯发言完毕,几位坐在台下的评委“喧宾夺主”地抢过话筒。首先是意大利导演埃曼纽尔·克里亚雷斯,他热情洋溢地宣称自己是鲍勃·迪伦的忠实乐迷,并旁若无人地与海因斯讨论起迪伦音乐的价值。在他的启发下,评委席上紧接着又有两位“迪伦迷”现身―――澳大利亚女导演简·坎皮恩激动地回忆起她亲临迪伦演唱会现场的体验,而电台音乐dj出身的墨西哥导演伊纳利度也不甘落后地表达了对迪伦的热爱

    总之这一届很操蛋,但是对于李大卫来说却是一次成功的参与,参与的影片拿了大奖,导演在感言中专门提到。这些都是回到国内后的报道的好素材。

    但是李大卫并没有回去,因为还要参加湾湾的首映式。这是华语圈地区的首次公映,当然要参加。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