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六章 前膛枪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小和尚在书的首页弄了个投票,兄弟们去捧捧场。谢谢。

    ***

    就在水坝合拢的前一天,无数次被魏小贤派人威胁“拆哪”的柳州府最好的木匠,终于赶着几大车乱七八糟的机床配件来到了古摩。通过几天的紧张安装调试,大明朝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木制车床诞生了。

    为了降低制造难度,同时也考虑到这个时代的工艺能力,这台样板车床仅有四个档位,而且,四个档位全部都是低速档位。超过100转/分钟的档位一个都没有。

    没办法,没有硬质合金刀具,高速档完全就是鸡肋,除了高速车木头,屁用没有。

    在金属材料机加工当中,使用最广泛的是硬质合金,其次是高速钢,基本被淘汰的是碳素工具钢。

    大明朝的科技造不出硬质合金和高速钢,连碳素工具钢都造不出来。陈刚唯一能做到的就是熔炼高碳钢,使用高碳钢来代替碳素工具钢作为加工刀具进行加工。

    高碳钢的特点是含碳量高,一般这种钢材的碳含量在0.65%---0.8%之间,基本上,最适宜作为刀具使用的就是含碳量0.%这个区间的高碳钢。在这个区间的钢材,通过合理的淬火、回火处理后,可以得到相对居中的硬度和韧性,比较适合这个时代的低速金属切削加工的要求。

    有了石英石坩埚,有了高温熔炼,有了更科学的熔炼工艺,造出了最接近后世中碳钢品质的钢材。那么,陈氏钢厂要熔炼出品质优良的高碳钢,实在是没有问题。只需要在最后的增碳工序中,计算好每一炉的增碳量,一切都简单得很。

    安装调试好了木制车床,动力怎么来?

    这个挺简单,既然是样品,单独配套一套齿轮变速机构,通过赶牛推磨的方式提供动力,问题一点都不大。无非就是占地面积大一点,反正只是进行试验和小批量试制,无所谓的事情。最多三个月,机加工厂房搞定后,通过水车提供巨大的动能来驱动,到时候,也就不再是一台两台设备了。

    车床动力系统解决后,立刻就可以加工枪管了么?

    哪儿那么简单。首先要利用车床加工镗孔的刀具,深孔镗有多困难,根本就不是不懂机械的小白们可以理解的。那些穿越大神们扯的什么用手工钻孔,一个月钻一根枪管的神迹,陈少爷没那本事。

    枪管内径哪怕增加到20mm,长度1000mm,这个深孔的长径比都要达到1:50的比例,更不用说直径8mm,长度1000mm的枪管的长径比了。要加工这样的孔,刀杆的直径必须小于8mm,长度必须超过1000mm,这就无形中减弱了加工的刀具的强度。举个极端的例子:你拿一根不到8mm直径,长度超过一米的铁棒,放在脚下悬空,照着中间狠狠踹一脚,这棒子不弯了,陈少爷跟你姓。这样的刀杆,用手一掰,不弯才怪!

    那么,刀具强度这么弱,加工时候产生的反作用力有多大?简单点计算吧:按照低碳钢的抗屈服强度,每立方毫米是42公斤。

    这个够简单的计算了吧?不按20mm的直径计算了,就按照8mm计算,每平方毫米42公斤的抗力,那么8mm直径的截面积是多大?最少24个平方毫米吧?24*

    好吧,过于极端了。但是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你指望人力去旋转刀具,然后钻穿枪管,还特么一个月钻穿?做梦!

    正由于上述原因的考虑,陈刚在设计制作车床的时候,导轨是加长的。三米半长的导轨,把刀具用两头拉住的方式固定好。就好比一根8mm长的钢丝,两头拉紧后,强度才是最大的!通过拉紧的方式安装好刀杆以后,刀具的正中央是刀体,依靠这一组四个刃口均布的刀体不停的旋转,以大约每分钟20来转的转速,每旋转一圈,切进0.05mm的速度,一点一点的去“扣”出笔直的枪管内腔。

    这么抠,还只是第一道的粗加工。光是这一道工序,理论上就需要连续不停的加工将近18个小时!但是,中途的退出刀具(越到里面,退出越频繁,平均每加工8-10mm就必须退出一次),清理堆积的铁屑,刀具按照这样的加工强度,最多7-8小时就要更换刀具……一连串的辅助用时下来。

    两天!换人不换机,两天才能粗加工出一根枪管的粗坯出来。这是利用机械加工,如果是人力加工,去扣这么一根钢棒……陈刚没想过,他没发疯。

    枪管内孔粗加工出来后,马上精加工么?不行的!

    这个时候就需要更换夹具或者机床,以内孔定位,加工外圆。同样的走刀,同样的转速。这个加工的速度快一点,不用考虑退屑的问题。这里又是一天。粗加工完了外圆,接着就是精加工外圆,又是一天。

    到了最后,开始精镗孔,两天。

    铰孔,又是两天!

    也就是说,哪怕采用流水线加工,也要五台设备同时开工,两天的时间才能出一根枪管。而且,这还是批量生产的速度。首件生产就是8天的时间。

    事实上,当大明朝第一根合格的半成品枪管造出来以后,已经是半个多月后的事情了。

    每天,陈刚最少七个时辰呆在车间里,除了回去洗漱睡觉,连吃饭都是呆在现场不停的培训,指导工人操作。

    通过半个月的拼命,一根笔直圆滑的枪管半成品拿在陈刚的手里。

    枪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