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章 故乡情结——奇幻无比的四川方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准确地说,我不是地道的四川人,但我祖籍四川,我父母可是地道的四川人。而我出生在济南,长在济南,就5岁时回过一次四川,不记得了。但我的四川情结很重。

    从小父母便灌输给我许多四川文化:鲜活的四川方言、爆笑的四川笑话、趣味十足的四川民谣、美味的四川小吃……连我的口味都因为父母的影响而转变。我小时候很怕辣,爸爸妈妈却仍然给我喂辣椒:“四川娃娃不怕啦!”“连辣都怕,还有什么不怕的?!”于是我的口味变成非常爱吃辣了,父母都没我能吃辣。我也教我外甥吃辣,对他讲:“四川娃娃不怕辣!”,他也酷爱吃辣了。

    在《我的四川情结》系列散文里,我将推出《鲜活的四川方言》、《爆料四川的笑话及民谣》欢迎大家来看看!

    鲜活的四川方言

    四川方言的特色是形象、生动。

    比如“跟登儿仆爬”是形容一个人连滚带爬。“跟登儿”是跟头的意思,一个人像摔了跟头似的,狼狈地又是扑倒又是爬行,比说连滚带爬丰富多了!

    “焦眉烂眼”形容一个人愁眉苦脸、困苦不堪。可不就是眉毛焦灼,眼睛变形嘛!

    “闹喳麻喽”,意为叽叽喳喳吵得人受不了,脑子都麻了。

    “一踩九头翘”形容反应过激,一惊一乍。

    “好巴食”形容吃得很满足舒服的感觉。“吃哩巴巴食食哩!”真是把吃的满足感表达的真真切切!而且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粑(ba,四川人bp不分,在四川话里,这个字念pa)”意为软。“我一身都是粑哩!”意为我一身都是软的。“粑粑”在四川语言里是指糯米做的一种软软的米糕食品,又软又粘。因此,“粑”就成为了身体软塌塌、黏答答的形容词。

    “粑耳朵”意为怕老婆。耳朵软。

    “水”意为冒牌货,假货,掺假。解释这个词不能不提到酒。我们知道卖酒的人往酒里掺水就是掺假。所以,“水”在四川方言里就有了假货、冒牌货的意思。“好水啊!”就是“好假啊!”的意思。

    “撇”意为差劲,水平低。“稀撇”意为很差劲。比如“你哩四川话说哩稀撇稀撇哩!”就是说,你的四川话说的很差很差(俺的四川亲戚就这么说俺,唉!惭愧啊!)。我认为,“撇”与蹩脚的“蹩”字形近,所以有差劲的意思。

    “疯女子”,意为咋咋呼呼,跑来跑去,一刻都安静不了的小女孩。

    “瓜娃子”,意为傻瓜。“瓜稀稀里”意为傻乎乎的。一个人脑袋傻,那脑袋就不是脑袋了,是个西瓜。所以叫“瓜娃子”。

    “费头子”,意为调皮鬼,多指调皮的小孩。因为管教调皮鬼很费脑筋,所以叫“费头子”。

    “叮叮猫儿”估计大家很难猜出来是什么。告诉你吧!--是蜻蜓!因为蜻蜓的眼睛很大,像猫眼似的那么大,所以该词里有个猫字。它又喜欢在树枝、花朵、小草上一停一停的,好像在叮咬一样,所以叫“叮叮猫儿”。

    “鬼咚呱儿”是猫头鹰。因为猫头鹰晚上睁着两个电灯泡眼睛,很吓人,所以是鬼;它又是“咚呱咚呱”地叫,所以叫“鬼咚呱儿”。

    “切猫儿”是青蛙,“癞切猫儿”是癞蛤蟆。因为青蛙和癞蛤蟆吃田里的虫子,和猫吃田里的耗子是一样的,所以也是猫。

    “苗儿”是猫儿,四川方言里有些字只念半边。

    有意思吧!这么说来,你是不是也有四川情结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