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6章 大喜事不断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朝堂的事情,袁睿根本不知道,他这段时间一直在家里哪也没去。

    从松江回来之前,他同时对朝堂吏部和淮王府发了文书,将在松江的所作所为做了详细说明。

    没办法,自己还是个官呢,没有允许轻易离开是有罪的。

    首先吏部回复是已经正常备案,因袁睿是淮王府从事,吏部不做安排。

    淮王府也回复了,因为淮王还在边关,说明已将文书转送陇州,让他在家等着就好。

    这下,袁睿高兴了,终于不用忙那些不知所谓的公务,在家养花钓鱼不好吗!

    上次徐小姐来了,好多天一直没走,袁睿都有点奇怪,不过看她和小河两人很是合得来,几乎形影不离,袁睿也就释然了,难得有个投缘地,多待也算正常。

    但是跟着袁睿下过几次田,徐小姐忍不住了,对于他一些做法,她完全不明白。

    袁睿经常带着他们两个到单独预留的那个水田去,这算是袁睿特意安排的试验田,已经连续两年了。

    熙宁九年收下的最大穗的稻子,熙宁十年开始第一次尝试,确实是按照精细化种的。

    不但在育苗时特别小心,就是在生长过程中,施肥,除草,加水,防水,袁睿找的是当地很有经验的老农。

    熙宁十年,第一次尝试,这块田平均亩产到了五百三十斤,放眼江淮,可以说已经是高产了。

    在这些收获的稻子中,又经过了再次筛选,留下了更好的稻种。

    熙宁十一年进行了第二次尝试,平均亩产到了五百八十斤,别看这增长了五十多斤,但袁睿知道,这个方向是对的,这样慢慢把种子优化出来,做好防护,未来会更高。

    今年是第三次尝试,袁睿偷偷做了安排,在育种时,特意提前了,还放在了房间里做了升温处理。

    他还不顾其他人反对,提前半个多月就让人种了下去,每天过去查看情况。

    徐小姐来了几次,听袁睿和几位老农闲聊,慢慢了解清楚了。

    她不是那种五谷不分的娇小姐,国公府很多田产都是她管理的,农产方面她也懂不少,可是袁睿这个做法,她没有听说过。

    再听他跟老农的一些对话,对水稻种植的想法,徐小姐还没明白。

    听着他跟老农吹嘘今年亩产预计可达七百斤一亩,徐小姐一愣,开什么玩笑,稻子能收七百斤意味着什么,她可是知道的。

    单单国公府那万亩的水田,每亩增收三百斤,就是三百万斤,足够边军三万人维持一月,这还得了。

    她立马在边上开始详细问了起来,袁睿看着她满脸质疑的神色,倒是没有着急跟她解释什么。

    直接跟她打了一个赌,没有七百斤,袁睿专门送一件礼物给她,知道她满意为止。

    如果到了七百斤,徐小姐只要帮他个忙就行,简单,扬州这边的国公府田产要按照袁睿的要求来种,随他怎么安排,不能提出异议。

    袁睿估算了一下,按照现在的这个栽种管理,平均亩产七百斤是可以达到的,但他的目标确实八百斤,这也是原始种植所能达到的最高产量。

    当然,今年袁睿还有一个杀手锏,就是在江淮地区让双季稻大范围种植,这就不是简单的提升亩产了,而是翻倍。

    他的想法,就是在6月底之前把一季稻收了,马上栽种二季。

    当然,二季稻的育苗早就已经开始了,只要这边把稻子收割,马上种下去。他就想试试,二季稻在9月中下旬前收割出来,只要这个做成了,整个大夏的粮食危机也就解除了。

    徐小姐在六月十五就到了袁家,她从袁睿家离开也就一个多月,为了就是水田亩产到底能出多少。

    这十多天,三人是天天围着水田转悠,有时惹到看在边上的大山也是傻傻的笑。

    袁睿这次去松江,发现一个问题,就是身边没有能替自己办事的人。

    齐峰太潇洒了,对一些杂事根本看不上,当然也不屑去做。

    袁睿就想着要不就让大山跟在自己身边跑跑腿,官场,家中里里外外的一些杂事。

    这次袁睿完全按照最正常的收割模式,一颗颗金黄的稻粒分成几大堆堆满了整个院落。

    这是袁睿要求的,好的一堆,中等的一堆,小的一堆,但是都算在总产内。

    七百一十二斤,这个产量其实袁睿都没想到,在这种原始农耕状态下,稻种没有杂交育种之前,原则上六百斤是最好的结果了。

    这次突破了江南稻田的亩产最高,应该是里面有很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