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五十五章 再谈原创精神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如果没记错的话,我之前应该不止一次提过原创精神,但好久不谈这个话题了,忽然想起来,还是想再写一写,也顺便坚定下自己的初心。

    之所以多次强调这个话题,也确实是因为在这个大环境中,真正有原创精神的创作者还是太少,或者说和那些为求利益争相模仿抄袭的商业性创作者比,这个占比太少。

    但现实也确实是这样,搬运抄袭更容易火,大多数人的观点基本都是如此,写的再多再好,没有人看,没有钱赚,就没用。

    创作从来都是一件长期投入的事情,现在为求短期回报,很多人降低要求,去迎合大众。

    迎合大众本身是没错的,而且大众也基本对作品的原创性没多少尊重,毕竟也不是他们呕心沥血去写的,只要看的开心就好。

    但对一个创作者来说,能不靠模仿别人,凭借自己的风格自然而然的收获流量,这才是一件最骄傲的事。

    创新是困难的,哪怕一丁点也是,但这是必要的,从无到有不容易,需要多试错才可能走通,但走通之后的路就好走多了,只需继续照着模板完善就好。

    不过我个人也没有把创作这件事看的非常高大上,在我看来文字就是表达自己的工具,我也把写作看作是一种商业性的行为,毕竟本质也确实如此,我努力去写,然后希望换来众人的赞美和打赏啥的,这本来就不丢人。

    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我创作的时候,并不用心,事实上我在写一首诗的时候,还是很投入很认真的,有时候侥幸写出不错的东西,我也会如获至宝,为它的诞生感到喜悦。

    作品本身是纯粹的,虽然是人创作的,却比人圣洁的多,许多想象之中、现实中无法达到的境界,在文字中也可实现。

    另外补一句,我并不喜欢以诗人自居,我深知自己只是个擅长用文字投机取巧的家伙,内在灵魂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我写的也不是诗,怎么定义无所谓,我只知道这是我想表达的东西。而且,我真不喜欢以诗人自居的某些人的虚伪和清高。

    整理了一下自己目前以来写过的,发现基本大差不差就那几种类型,从题材上看,有幻想类,思考类,国风类,文艺类,人物类,苦情类,风景类,思乡怀旧类等。

    其中苦情类是写的最多的也是质量最参差不齐的,而人物类写的数量不算多但基本都写的不错,因为他们本身就有许多东西可作参考,写起来翻车率也低。

    我写过的人物有夸父、布鲁斯李、荆轲、杰克逊、三藏、福尔摩斯、婴宁、精卫、愚公等,数量并不多,但大多数我都很满意,像福尔摩斯这首,我觉得写的较接近完美了,毕竟这本书我真看过,虽然是高中时候借同桌的看的现在也忘的差不多了。而且,写福尔摩斯还有一个很成功的案例可以借鉴,就是周杰伦《夜的第七章》。

    我知识储量一直不多,基本都是靠中学时代学的那点撑到现在,有的时候想用点典故还得去百度搜,这也说明了,知识这玩意只有自己用到的时候才会有学习的欲望,当然小时候的死记硬背也很重要。

    虽然我现在不爱看严肃类的书,但我也确实觉得已经过了那个岁数了,作为二十多岁的社会人思想已经基本成熟,很难再被外力影响,也不应该被外界影响了,要有独立思考总结的能力,要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况且,看破太多也没用,生活还是那样过,眼界越高,快乐越少,所以还要像个俗人一样,不能像少年那样叛逆,以为自己能与世界为敌。

    现在要好好生活,生活本身就蕴含着很多东西,也有能力去追寻实际性的事物了,这需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被动安排。

    而看书么,我觉得看书对一个人最大的启蒙体现在他思想半熟不熟的阶段,也就是十来岁的时候,太小则不宜看文学,更适合看科普,而岁数大了也不适合看文学,因为很难再被打动。文学最容易影响的还是十几岁的少年,因为他们集合了太多矛盾,热血、孤独、渴爱、忧郁、理想主义等等,他们急切想找一个思想上的路标,在这个阶段读到几本好书是很好的。

    其实我今年也是给自己定了个目标的,希望2024年能把纯原乡写到四百章,不过目前来看有点难,...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