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章 迁都之争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农历新年将至,西夏灵州城内早已家家张灯结彩,杀牛宰羊筹备新年,这里街巷虽不如汴梁城热闹,却也有不少店铺张罗着买卖,穿着皮袄皮靴驾着车马的贵族,粗布衣衫的平民这时都走上街头,采办年货。

    灵州城被李氏父子定为王城也才不到十年,但已初显繁华景象。

    因为长年迁徙不定,李氏父子并没有建造宫殿,西平王居住的地方,只是一座巨大的帐篷。这也是为了告诫后辈子孙,战争随时来临,做好准备舍弃一切去迎敌。

    寒冬腊月,大帐四周早已白雪皑皑,一个女子站在门口,似乎在等什么人。她身穿小袄,肩上搭着一块裘皮方巾,头挽发髻,面似秋水,一双明亮的眸子偶尔闪过焦急的神色。

    每当有护卫经过,她都会叫住卫兵问“有王上的消息吗”。旁边不时有侍女劝说,但女子就是不肯进账取暖。

    眼看日头西斜,这一天就要过去,忽然间大帐不远处一片欢呼之声,女子本来已经冻得瑟瑟发抖,听到人马欢腾,跌跌撞撞就向声音来处狂奔。

    只跑出数百米,就看到一匹雪花大马四蹄飞扬迎面飞驰而来。马上一名虬髯大汉见到女子后立刻甩镫下马,边跑边喊:“小羊,小羊,我回来了!”

    女子飞奔过去,扑进大汉的怀里,喜极而泣:“王上,这一去三个多月,可让人家担心死了”。

    大汉哈哈大笑:“我就知道我的小羊挂念着我,这不,我们日夜兼程,他们的马都跑死了好几匹,就怕你担心。”

    这女子正是西平王王妃,卫慕双羊。那虬髯大汉,自然就是她的丈夫,大夏国西平王李德明。

    不久前,李德明率领大将刘仁勖等人前往东京汴梁,面见皇帝赵恒,止战请和。

    这一路略有坎坷,先是在贺兰山嵬名谷遭遇一头山黄巨兽,不少随从武士战死,到了东京汴梁,面见皇帝时,无巧不巧和杀父仇人、吐蕃首领潘罗支同殿称臣,这让化妆成随从的李德明多少有点措手不及。

    不过,吐蕃六谷部与宋朝暗中联手等种种迹象,李德明却看了个明明白白。好在潘罗支弄巧成拙,献上一头山黄巨兽却险些酿成大祸,关键时刻李德明杀伐决断,力斩脱笼而出的山黄兽,为西夏党项族赢得不少好感。

    最终,皇帝赵恒赐岁币白银万两,茶叶、布绢六万余,另外允许在保安军设立榷场,通商贸易。

    “王上,看你这么开心,一定是有好消息告诉我们。”卫慕氏从李德明怀里抬起头,期盼地看着自己丈夫。

    李德明微笑点头,在妻子的樱桃朱唇上轻轻一吻:“小羊,咱们大夏国的好日子就要来了”。

    “是吗?我要听我要听,王上,你快讲给我听。”

    “好好好,我的小羊就是个急性子。我给你说啊,这一路南下,我们先是在贺兰山嵬名谷……”

    说着,李德明把自己这一路上的经历一一道来,听到紧张的时刻,卫慕氏紧紧抓住丈夫的手,手心里沁满了冷汗。

    边走边说,二人进了大帐,李德明接过侍女递来的一碗热腾腾的奶茶酒一饮而尽,用手一抹嘴,哈哈大笑。

    “还是我大夏国的奶茶酒好喝,对了,小羊,咱们的昊儿呢?”

    “回王上,元昊已经开始背三字经啦,张浦先生在教他呢。”

    “嗯,让他学好汉人的文化,知己知彼,才能做到百战百胜!”

    说着,李德明一招手叫来随从:“击重鼓,我有要事商议”接着冲身旁的卫慕氏轻柔一笑:“小羊,你先去准备酒肉,等我升完帐,马上就去看你们娘俩。”

    “就知道你的军国大事。”卫慕氏依依不舍地走了。

    她前脚刚走,大帐外就响起隆隆擂鼓声。

    西夏升帐有三种擂鼓方式,羊皮小鼓响,中品司和下品司要立刻赶到,一般商议的都是兵器、战马的分配问题;

    牛皮重鼓响,所有上品司和带牌特使必须马上赶到大帐听命,说明西平王有军国大事相商。

    两种鼓交替擂响,那就是要行军打仗了。此时牛皮重鼓声响起,李德明打开漏壶,细沙缓缓流下,一通鼓还没敲完,沙子才流下一半,已经有二十多人先后拍马赶到。李德明军纪朝纲严明,只要升帐鼓声响起,漏壶细沙流完之前,相关人等必须赶到,否则军法从事。

    这些人或有文人打扮,或有武将装束,都是李德明重用的臣子。

    眼看人已到齐,李德明坐在王座,环顾四周道:“各位,这次我去宋朝,收获不少。宋朝的皇帝接受了我们的请和,答应每年赐给我们岁币和茶叶布匹。”

    群臣一听,全都大声叫好。西夏苦寒之地,农耕文明还不发达,这些岁币对生活并不富裕的部族来说,非常珍贵。

    “但是,凡事有好有坏,我在宋朝皇帝的宫殿里,遇到了潘罗支。”李德明话音刚落,众人都是“啊?”的一声,这潘罗支害死西夏首领李继迁,每个党项人恨不得生吃他的肉,喝他的血才好。

    于是,李德明将这一路上的遭遇从头到尾说了一遍,众人听得唏嘘不已,都说王上果决英明,是大夏国之福。

    这时群臣中闪出一人,看穿着,像是党项人,但头上却挽着宋人的发髻,看面容,也不似党项人那般宽额大脸、下颌饱满,而是弯月长眉,鼻梁扁平,大耳外翻,两道长长的八字胡须,看上去自带几分严肃,他冲着李德明深深一揖。

    “王上,依臣看,这潘罗支一定是故意为之,恐怕宋朝和吐蕃六谷各部落之间已经结成秦晋之好了。”

    说话的人是中书省特使张浦。张浦是李继迁最为信任的汉人,多谋善断,很会用兵。

    当年李继迁派他去宋朝求和,被宋太宗扣押做人质,逼迫李继迁接受更多条件,李继迁不肯。可是这张浦受尽折磨,却最终想方设法逃回西夏,令李氏父子感动不已。

    李德明时代,张浦已是众臣之首,掌管上品司中书院,同时赐给他敕燃银牌。无论何人,见到符牌就相当于见到西平王本人。

    “不错,张特使料事如神。我在大殿上故意不行大礼,那小皇帝处处与我们为难,其实已经识破我身份。”

    “王上,宋朝皇帝恐怕并不只是识破你身份这么简单,臣斗胆猜测,这次王上的行踪,其实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哈哈哈,张特使果然猜中。你们看……”

    说着,李德明从怀里掏出一个锦帛卷轴,手腕一抖,众人只看到“诏书”两字:“来,张特使,你给大家读一读吧。”

    张浦躬身接过诏书,看了几眼,正准备宣读,李德明一摆手:“开头那些自吹自擂的话就不用念了,捡重要的读。”

    “谨遵王命!”

    张浦清了清嗓子,念道:“西平王,你以为这一路南下为何畅通无阻?其实你一过白马川,朕就收到了关于你的消息。不过你约束下属,低调行事,朕心甚悦,不想与你为难。你扮成随从上殿不跪,朕宽宏大量,也不和你计较。你好气度,和杀父仇人同处大殿,还能顾全大局。你好手段,临危不乱斩杀山黄,给朕留了面子,朕已经有点欣赏你了。但愿你言行合一,别再袭扰我边境要塞。朕敬你是个汉子,赐你岁币茶帛,望你世代称臣,共抗辽国。否则,朕手握百万雄兵,与吐蕃、回鹘同时夹击,你党项人再能征善战,又能抵抗到几时?话不多说,你好自为之。”

    张浦读完,众人面面相觑,心说这大宋皇帝倒是个干脆利落的人,说话一点不绕弯子,难怪那潘罗支叫他“小赵兄弟”,他也不生气。此人年纪不大,却能不拘小节,心胸豁达,远见卓识,倒是个很难对付的对手。

    “各位都是本王的心腹之臣,你们怎么看?”李德明看了看群臣,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王上,臣以为应该先杀潘罗支,为先王报仇血恨。”说话的是卫慕双羊的弟弟卫慕山喜,借着妹妹王妃的身份,卫慕家族在党项人中颇具威望。

    李德明“嗯”了一声,不置可否。

    “这小皇帝说要和吐蕃回鹘一起搞咱们,这可不得不防啊,我看咱们不但要打吐蕃,还得干掉甘州回鹘,这河西之地本该就是咱们的。”说话之人名叫野利天都,是党项族人中颇具威望的野利家族首领。

    李德明微微一笑,不发一言。

    众人有说继续打野谷袭扰边境的,有说联合回鹘共同对付吐蕃的,各抒己见争论不休。张浦看着那张诏书,沉思不语。李德明问:“张特使,依你看,我夏国该如何应对?”

    人们齐刷刷将目光汇聚到了张浦一人的身上。

    “王上,这宋朝、吐蕃和回鹘,都不是难事,河西走廊战略要地早晚是大夏国囊中之物,等时机成熟,王上还要称帝建国!牢牢卡住西去的交通要道。只不过,这一切都需要一个前提。”

    “哦?什么前提?”

    “迁都怀远!”

    这话一出口,众人全都屏住了呼吸,一起望向李德明。

    迁都可是大事,眼下灵州城刚刚有点起色,弃之而去未免可惜。

    这时,角落里一个盘膝坐在地上、身穿绿袍的长发老者忽然颤巍巍拄着拐杖站了起来,他晃着一头灰白的长发,满脸的皱纹紧紧锁在了一起,嘶哑着嗓音道:“大王,迁都万万不可。”

    众人知道,这是巫君堂大厮乩赏羽洽满。

    党项人非常重视巫师,重大节庆或行军打仗前,都会请巫师进行占卜。李德明时期,在西夏特设“巫君堂”,诚邀各部落巫师,占卜祭祀。这赏羽洽满,就是巫君堂大厮乩,西夏最有威望的巫师。

    “哦?请...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