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总结:课程改革深化之路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本次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是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但多次调研表明,一些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存在拔高或降低教学与评价基本要求的情况,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的现象有增无减。因此,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的教学实施力,关键要解决“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和评价问题。

    结合海南省实际,组织专家研制中小学各学科教学和评价实施指导意见,对学科课程标准进行必要的解读和细化,是整体提高海南省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当前将课程改革的重心聚集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背景下,这也是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任务。

    2、以各学科教学和评价实施指导意见为蓝本,引领本区域教研、培训和课堂教学

    各学科教学和评价实施指导意见是本区域学科课程实施的基本蓝图,应成为研训部门对教师实施新课程学科培训、开展教研的基本依据。要通过基地培训、校本研训和集体备课,组织教师研究和准确把握每门课程的整体要求以及每节课教学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科学设计学生作业和训练序列,切实解决实际教学中标高控制不准和题海训练过度等问题,既减轻由于要求偏难而带来的不必要的负担,又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3、以各学科教学和评价实施指导意见为蓝本,引领本区域教学评价、质量监测和学业考试

    各学科教学和评价实施指导意见也是本区域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的基本蓝图,应成为教师教学评价、学校和区域质量监测以及学业水平考试的基本依据。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进行学业水平考试和教学质量监测的命题时,要严格遵循各学科教学和评价实施指导意见进行命题的系统设计;在考试和监测结果数据的分析中,要重点研究有关标准的落实程度,找出薄弱环节;在考试和监测结果的反馈报告中,要准确反映区域和学校达标的状况,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教学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相关建议。研训机构则可以依据有关报告精心研究制订有针对性的教研和培训工作方案,切实提高研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科学调控,巧用考试评价力

    1、进一步健全发展性评价制度,探索评价结果的采信和使用,促进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海南省过去几年抓住学生基础性素质表现的主要活动领域,与学生对相关课程学习的评价结合起来,使高中综合素质评价课程化,推动了相关课程的开设,强化了学生对相关课程的重视和学习。要继续把综合素质评价与学生对相关课程学习的评价相结合,促进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借助网络平台的呈现方式强化过程评价,简化评价操作,提高评价效率,完善对评价的指导和监督,加强评价诚信制度建设,增强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探索评价结果在招生录取中的采信和使用。初中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和小学生的成长记录也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在此基础上,运用网络进一步探索如何加强课程实施监控与评价力度的问题,把按要求修满必修学分和一定数量的选修学分作为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并对应届高中生报考高校设置一定的限定条件,督促和推动各学校落实国家、省课程设置方案,真正开足、开齐课程。

    2、不断完善中、高考制度改革,形成课程改革与考试改革的良性互动

    新课程以来,海南省结合自身实际,对中、高考制度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形成了独特模式,也取得了积极成效,应继续坚持,保持相关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当然,海南省的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也还需要按照有利于促进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有利于促进课程的全面开设,也有利于上一级学校更好地选拔新生,在操作上还要尽可能简便易行,同时还要获得社会和家长更多认同的要求,在今后的改革探索过程中进一步完善。比如:对考试的科目设置、时间安排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和论证,进一步完善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持续推动命题水平的提升,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以及考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调整理化生等学科分值的相对比重,解决学科之间学习时间安排与分值不平衡的问题;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查;进一步完善中考、中招政策,把参加中考并达到一定的学业水准作为学生毕业、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和区域教育评估达标的必备条件,切实解决中考报考率低的问题等。

    3、探索开展以课程能力评价为核心的区域教育评估,促进区域教育竞争力的迅速提升

    在这方面,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正在设想按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启动“海南省市县教育竞争力研究”,重点研究并定期发布侧重教育内涵式发展评估的《海南省区域教育实力提升报告》和《海南省基础教育质量白皮书》。为此,要科学地制订海南省市县教育竞争力(特别是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指标体系和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体系,通过系统的研究和定期发布相关报告,引导各级政府和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发展观、质量观和评价观,科学地评价一个区域和学校的教育实力与质量,重视取长补短,发挥自身优势,改进薄弱环节,形成比学赶帮、创优争先的教育发展态势和良好环境。

    (五)持续建设,充实专业支持力

    1、大力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努力提升教研队伍的整体素质

    海南省四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海南省教研队伍建设的意见》,是推进基础教育转型的重大举措,在教研队伍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我们要以这个文件的下发为契机,切实加强教研机构的基础能力和专业能力建设。当前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按编制标准和资格要求尽快配足、配齐教研人员。要推动相关部门尽快重新核定本级教研机构和乡镇中心学校的教研人员编制,按教研员任职资格条件和合理的结构尽快配足、配齐教研人员。要严把教研员入口关,把德才兼备的骨干教师选拔充实到教研员岗位上来,对现有教研员队伍中不符合任职条件的人员,要采取措施调整到其他岗位。

    (2)切实加强教研基础能力建设,为教研工作提供基本条件保障,包括必需的办公场地和设备、图书资料、交通工具以及专项经费等,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善教研条件,改进教研方式,督促、帮助、指导有条件的中小学校开展网络教研。

    (3)切实加强教研员培训,不断提高教研员专业能力,并确保教研员的基本待遇。要加强教研员专业培训,引导教研员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专业能力,改进工作作风,努力成为师风、师德的表率,成为当地的学科带头人。要切实落实教研员享有中小学教师同等待遇的规定,教研机构的高级职务人数应根据实际需要设定。

    (4)切实加强对教研员队伍的管理。首先,要确保教研员从事教研工作;其次,要组织教研员经常深入学校,深入课堂,有的放矢地指导教学;第三,要以教研员绩效工资的设立为契机,加强对教研员进行师德和业务能力考核,将考核结果与评优、晋升、绩效工资发放和使用挂钩。

    2、围绕新时期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主要任务,切实加强对新课程的专业支持力度

    有关要求参见“经验8”中“机遇:课程改革呼唤全方位的教研服务”一节中“一、依法科学推进新课程需要强有力的教研专业支持”的有关内容。

    3、进一步创新教研方式,全面构建“以校为本、区域协作、网络支持、研训一体”的新课程实施和教师发展的专业支持体系

    当前,要在进一步健全校本研训制度的基础上,重点完善学科中心教研组和网络教研制度,推动形成教研大协作格局。要充分发挥学科中心教研组在学科教学专业支持方面的作用,明确省中心教研组的具体任务主要有:

    (1)分析学科教学任务,研究学科教学和评价,对学科教学提出指导性意见。

    (2)针对新课程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组织专题或课题研究,通过网络进行“有问必答”和“在线研讨”。

    (3)建设和积累教学资源,组织广大教师参与网络资源的共建共享。

    (4)组织区域学科教研活动,对协作区教研活动提供指导帮助。

    (5)组织开展区域学科教学活动的竞赛评比,激励教师积极参加校本教研。

    (6)抓好典型,分类指导,不断总结学科教学改革经验,探索高中模块教学规律,创造和推广新课程学科教学经验。

    (7)合作研制各学段、各学科的考试说明,共同做好学科教学评价与考试工作。

    (8)合作开展中小学地方教材和其他教学用书的编写、修订工作,指导学校开发和开设校本课程等。

    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虽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笔者认为,从上述“五力”着手,不断提升内涵,积累后劲,是当前抓教育质量工作必须要做好的最基本工作。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